我始终笃信,灵魂应当永远保持自由的姿态,而旅行,便是我与世界对话的最佳方式。背上装满期待的行囊,挎着陪伴多年的相机,我踏上了一段又一段奔赴山河的旅程 —— 从国内的山海古镇到异国的街巷旷野,用快门定格时光,更用感官收藏那些藏在风景里的、滚烫的真实感受。
黎明破晓前,我曾在垦丁的海边蹲守两小时。海风带着咸湿的凉意钻进衣领,脚趾陷进还带着夜露的软沙里,直到第一缕霞光刺破天际,将海面染成鎏金般的色彩。我慌忙调整焦距,手指因激动微微发颤,按下快门的瞬间,恰好捕捉到早起赶海的渔民弯腰拾贝的身影。后来每次翻看这张照片,海风的凉意、海浪的轻响仿佛都会重现,提醒我那份等待后遇见惊喜的雀跃。而在日本京都的岚山,清晨的薄雾缠绕着竹林,阳光透过叶隙洒下细碎的光斑,穿着和服的姑娘提着木屐轻声走过,木屐敲击青石板的 “嗒嗒” 声与竹叶的 “沙沙” 声交织。我屏住呼吸按下快门,生怕惊扰这份宁静,照片里不仅有温柔的光影,更藏着那一刻心跳放缓的松弛。
暮色四合时,皖南古镇的青石板路还留着夕阳的余温。我坐在巷口的石阶上,看着白墙黛瓦间升起袅袅炊烟,老奶奶坐在门槛上缝补衣物,线轴转动的 “嗡嗡” 声里,夹杂着孩童拿着风车追逐的笑声。我悄悄举起相机,用连拍模式捕捉这些画面,鼻尖萦绕着邻家飘来的饭菜香 —— 是腊肉炒笋的咸鲜,混着米饭的清甜。后期整理照片时,特意保留了画面的暖色调,因为这不仅是视觉的温暖,更是味觉与听觉共同编织的、属于故乡般的安心。这份温暖,也曾在泰国清迈的夜市里遇见:昏黄的灯笼照亮摆满手工艺品的摊位,摊主用泰式英语笑着介绍香料,递来的柠檬草茶带着清爽的香气;街头艺人弹着吉他唱着民谣,路过的游人跟着轻轻哼唱。我用大光圈虚化背景,将夜市的热闹与烟火气浓缩在一张照片里,每次翻看,舌尖都会泛起芒果糯米饭的香甜,耳边也会响起那首不知名的泰语歌谣。
若说自然的极致浪漫,莫过于追光北欧的日夜。在冰岛的维克小镇,寒夜的风像小刀般刮过脸颊,我裹紧厚重的羽绒服,手指冻得几乎握不住相机。就在我快要放弃时,墨色的天幕突然亮起 —— 绿色极光如灵动的丝带肆意舞动,时而舒展如裙摆,时而蜿蜒如星河,脚下黑色火山岩沙滩泛着冷冽的光泽,海浪撞击礁石溅起的白色浪花,成了光与影的最佳配角。我在寒风中反复调试参数,当绿色光带在长时间曝光的镜头里留下清晰轨迹时,指尖的冻僵与等待的疲惫瞬间消散,只剩心脏狂跳的震撼 —— 原来自然的美可以如此有冲击力,让人忘了所有不适,只愿沉醉其中。
而在挪威特罗姆瑟的峡湾边,极光又换了另一副模样。雪覆盖了整片森林,踩在雪地上发出 “咯吱咯吱” 的声响,木屋的灯光在雪夜里透出暖黄的光晕。我坐在驯鹿拉的雪橇上,驯鹿脖子上的铃铛 “叮当作响”,看着极光从峡湾的尽头缓缓升起,淡绿色中夹杂着一丝粉紫,像给冰封的大地披上了梦幻的纱衣。我来不及架起三脚架,直接用手持长曝光拍下这一幕,照片里虽有轻微的晃动,却恰好留住了雪橇前行的动感与极光的流动感,更藏着那份 “来不及准备,却遇见惊喜” 的雀跃。在芬兰罗瓦涅米的玻璃屋里,极夜的浪漫变得格外柔软:躺在温暖的床上,盖着驯鹿皮毯子,透过穹顶玻璃仰望窗外的极光,同时看着圣诞老人村的灯光在雪地里闪烁。我用广角镜头将玻璃屋、极光与远处的圣诞装饰一同框入画面,指尖触到温热的热可可杯壁,心里满是 “原来童话与现实真的能重叠” 的感动。
每一段旅程都像一场未知的奇遇,我收集不同城市的风,也用镜头记录陌生街角的故事。在大理的街头,抓拍手鼓艺人专注的神情时,他突然抬头对我笑,鼓声也跟着轻快了几分;在敦煌的沙漠,定格驼队缓缓前行的剪影时,驼铃的 “叮当” 声在空旷的沙漠里回荡,让我想起古丝绸之路的悠远;在厦门的海边,记录情侣相拥的甜蜜瞬间时,海风卷起女孩的裙摆,男孩温柔地为她拢好,那份细腻的爱意让画面都变得柔软。而在意大利佛罗伦萨的老桥上,拍下街头画家为游客画像的场景时,画家递来调色盘让我试试,指尖沾到的油彩带着温热的触感,阳光洒在文艺复兴风格的建筑上,让艺术变得触手可及;在新西兰皇后镇的湖边,定格跳伞者从高空跃下的瞬间时,我也跟着心潮澎湃 —— 那湛蓝的湖水与雪白的降落伞相映,多像我渴望的、无拘无束的自由。
这些照片或许没有专业摄影师的精致构图,却承载着我跨越山海的喜怒哀乐 —— 是垦丁海风的凉意,是京都竹林的宁静,是冰岛极光的震撼,是佛罗伦萨油彩的温度。旅行路上,相机是我最忠实的伙伴,它帮我留住的不仅是风景,更是那些稍纵即逝的感受:是等待后的惊喜,是陌生中的温暖,是震撼时的心跳。不被定义,不受局限,未来的日子里,我仍将以自由为翼,以热爱为帆,带着相机继续奔赴下一场山海,把这偌大的世界,连同那些藏在风景里的真实感受,一点点写成属于自己的诗。




Comments | NOTHING